caffe & mxnet & fast-rcnn 学习笔记

2015-12-27 by philokey

未完成版本。

背景

CV课的大作业,内容是做物体检测,一开始选择做dog detection,后来顺手又把猫加上了。挣扎了好久,觉得用hog或者其他什么特征是在太过时了,决定用cnn。之前读过rcnn的论文,但是代码是用matlab写的,出于某种偏见,不想读,抑制不住的想要自己实现一个Python版的。

接着是训练工具的选择,首先看了caffe,花了一天半配环境,然后发现不能用Python3,于是吐槽的好久愤然放弃。然后发现mxnet是个好东西,配置方便,文档齐全,跑跑classification的example觉得很开心,支持Python3。但是,用mxnet做detection简直是个噩梦,大概因为是新东西,还没人用来做detection。又冷静思考了一下实现rcnn的工作量,各种零零碎碎的东西加起来,我估计今年过完我都实现不了。所以向现实低头,还是用现成点的东西吧。

回去又看了眼rbg的github,好在ICCV2015上的fast-rcnn不仅又快又好,还是用python写的,还内置了修订版的caffe,于是拜读了代码,觉得人家一个科学家,代码还写这么好,真是不知道比我们高到哪里去了。所以最后的决定是:直接用fast-rcnn + caffe,调整已有的网络,训练猫狗检测模型。

fast-rcnn论文概述

论文

Slides

感觉slides读起来很清晰,网络结构说的很清楚。

fast-rcnn是rcnn的升级版,mAP提高了4个点左右,训练速度提高了9倍,测试速度提高了213倍,能做到0.3s一张图。

整体架构

整体框架 网络的整体框架如上图所示,以AlexNet为例。输入分两部分,第一部分是一张原图,先通过5个卷积层,第二部分是selective search生成的2000个ROI,两部分一起通过一个ROIPooling layer,生成长度固定的特征,再进过两个全连接层。作者之前分析了rcnn等方法慢得原因之一是因为采用了pipeline模式,为了加快速度,作者直接搞了连个平行的输出层,也就是说有两个损失函数。一个输出bounding box的predict,用的还是逻辑斯蒂回归,一个输出softmax分类的结果。两个损失函数具体怎么做梯度下降还要再看看源代码吧。

ROI Pooling layer

ROI Pooling layer是一个特殊的单层的SPP layer,文中的解释没有看的很懂(大概是因为SPP net没读懂)。这一层的作用就是就是把每个ROI变成H*W个grid,然后得到固定大小的feature传入全连接层。 总的来说,还是不太懂作者的意图。

fast-rcnn代码阅读和修改

概述

├── caffe-fast-rcnn
├── lib
│   ├── datasets
│   ├── fast_rcnn
│   ├── roi_data_layer
│   ├── setup.py
│   └── utils
├── models
│   ├── CaffeNet
│   ├── VGG16
│   └── VGG_CNN_M_1024
└── tools
    ├── _init_paths.py
    ├── compress_net.py
    ├── demo.py
    ├── reval.py
    ├── test_net.py
    ├── train_net.py
    └── train_svms.py

fast-rcnn核心代码框架如上所示,其中caffe进过作者的改造,增加了两个层,一个是本文提出的Pooling Layer,另一个是做bounding box回归的Smooth L1 Loss Layer。lib基本包含了论文里面所有的核心代码,modle对应了论文中提到的三个规模的进过pretraining的网络模型,CaffeNet是S,VGG_CNN_M_1024是M,VGG16是L。tools是一些有用的示例代码,在上面改改基本就能训练自己的模型。

datasets

├── datasets
│   ├── __init__.py
│   ├── factory.py
│   ├── imdb.py
│   └── pascal_voc.py```

先从输入数据说起。

输入数据的处理在datasets这个模块中完成。imdb.py定义了输入数据的基本类imdb,全称是Image database。使用者可以继承这个类,训练自己的数据,pascal_voc.py给出了很好的例子。调用factory.py里面的函数可以生成和使用imdb。

接下来看要怎么生成自己的输入imdb,其实主要工作量也集中在了处理数据和生成数据上,都是体力活。

比如说我们创建一个新的类,叫做catdog

roi_data_layer

├── roi_data_layer
│   ├── __init__.py
│   ├── layer.py
│   ├── minibatch.py
│   └── roidb.py

用mxnet做图像分类

概述

看到kaggle上有个cat vs dog的比赛,于是顺手做了个猫狗分类。考虑到用fast-rcnn做分类有点杀鸡用牛刀,而且训练数据并没有标出区域,而且用selective search生成bounding box略麻烦,所以就直接用mxnet来作。

一开始还很naive的想用kaggle给的25000张图的训练数据来做,结果用Alexnet跑了十几个epochs发现validate的准确率还在50%徘徊,然后意识到了数据量的重要新,于是直接上了pretraining好的模型,果然是效果拔群。跑完第一个epoch,准确率是75%,跑完第二个88%,第三个93%,第四个95%。跑到第十几个的时候,训练数据的准确率已经到了99.6%,validate的数据准确率到96.2%,感觉还是有点overfitting了。交到kaggle上,跑出了96.1%的结果,然而第一名的98%多,如果没有pretraining的数据,能跑到那么高么,总之觉得好厉害。

mxnet使用细节

TO BE UPDATE

总结

这次project的主要收获

  • 学习了两个深度学习的工具,caffe,mxnet。个人很看好mxnet。
  • 拜读了Fast R-CNN的部分代码,写的好优雅,思路清晰好读,值得学习。
  • 稍微跟进了CV领域比较前沿的论文,虽然因为缺少先验知识,没有特别懂。

Comments